一名從事同傳翻譯工作7年的譯員,在她看來,譯員在工作期間基本用不上翻譯機。
“在進行翻譯時,以聽和說為主,同傳間電腦上播放演講者的PPT只是作為參考,還要事先準備相關的單詞表,基本沒法分心去看其他資料。
而且很多演講者會即興發(fā)揮,此時,譯員必須‘拋棄’手中的材料,邊聽邊譯邊說,集中精力很重要?!备鼮殛P鍵的是,翻譯機無法保證百分之百的準確率。
“尤其是碰到口音比較重的演講者,同傳翻譯機更容易出錯,如果以翻譯機的翻譯結果為準,也會出現(xiàn)差錯或帶來干擾?!?
德英漢譯員對此也深有同感,告訴《IT時報》記者,以進行德漢翻譯為例,如果聽到德語方言,在她腦中,首先要把德語方言轉化為標準德語,再把標準德語轉化為漢語。
如果由翻譯機來翻譯,對于德語方言的把握不一定很準確,“翻譯機比較固化,設置德漢翻譯,它只能進行德漢翻譯,如果演講者夾雜說幾句英文,翻譯機就會識別錯誤或者識別不出來。
翻譯現(xiàn)場會出現(xiàn)很多意外情況,例如一詞多義,是翻譯機沒有辦法應付的?!痹谖覀兛磥?,翻譯機最適合做的是說明性文章的翻譯,比較硬性,文學性和口語化程度較低。
“人說出的話偏口語化,前后語序會根據(jù)演講者的習慣變化,譯員會根據(jù)聽到的單詞調整邏輯順序,同傳翻譯機則不行,形式語言不可能代替自然語言?!?